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鸟市民 黑冠麻鹭(台北画刊107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11-14

2万

黄昏到夜晚时分,在校园或公园散步时,你是否曾听过「呜——呜——呜——」具穿透力的低沉鸟鸣?或无意间瞥见一只全身咖啡色、头上有一撮蓝黑色饰羽的悠哉大鸟正在漫步?这是台北鸟市民:黑冠麻鹭。

 

都会区繁衍 未解之谜

黑冠麻鹭在台湾曾是稀有鸟类,连资深赏鸟人在野外也很难遇见,牠们一直住在台湾低海拔原始森林,近几年却在都会区繁衍,且数量骤增,这个现象引起台大森林系师生的好奇与关注。

▲如今在城市中林木蓊郁之处,越来越常见到黑冠麻鹭的身影。(图/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野生动物研究室提供)

「一般民众看到的黑冠麻鹭,常常是定住不动,或旁若无人的样子,所以常有人说牠是大笨鸟,像塑胶做的假鸟。」台大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教授袁孝维说。2003年蔡平里教授首次在台大观察记录到黑冠麻鹭,因有学生对这种鸟类感兴趣,袁孝维领军的野生动物研究室便开启黑冠麻鹭的研究课题,进而在2010年组成黑冠麻鹭追踪小组,研究牠们的族群动态、生活史与播迁模式。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维领军的野生动物研究室,立志为黑冠麻鹭族群动态、生活史与播迁模式解谜。(图/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野生动物研究室提供)

袁孝维说,原本在热带地区生存的黑冠麻鹭,或许是因为气候暖化,慢慢往北移居,甚至愿意停留在都会丛林中,这是未来要研究及尝试解答的问题。令人讶异的是,同样是黑冠麻鹭,住在山区和住在城市的鸟性却很不一样,後者完全不怕人,且愿意在人类活动的区域筑巢繁殖,也因而便於黑冠麻鹭追踪小组的成员们在都市绿地中寻找鸟巢,进行「系放」的工作。
 

系放是在鸟类身上做标记,并将鸟放回野外,以蒐集其行为特性相关数据资料的方式。研究人员藉此累积更多黑冠麻鹭的生态基础资料,了解该物种的行为知识。

 

邀民众响应 目击回报

系放小组成员会在鸟的脚上系上3个色环和1个金属环,後者上有一串数字,类似人类的身分证字号。当民众看见系放的黑冠麻鹭,便可将目击地点与脚环颜色组合等资讯,上传至「黑冠麻鹭回报系统」,让研究人员汇整资料,了解黑冠麻鹭的飞行与播迁路径。截至今年9月,黑冠麻鹭追踪小组系放总数已达223只,目前播迁最远纪录为台大出生的黑冠麻鹭飞抵苗栗。

▲系放时系上的各色脚环方便民众辨识与记录回报。(图/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野生动物研究室提供)

「这种鸟类体型大,系上有颜色的脚环後,一般民众不需要望远镜或高阶相机就可辨识,用手机便可轻松记录。」袁孝维说,这是集结群众的力量进行研究,正是「公民科学」的具体行动。
 

为扩大公民参与,今年台北市动物保护处与台大研究团队合作举办了2个月的「黑冠麻鹭回报大赛」,回响热烈,取得不少黑冠麻鹭在市内出没的纪录。黑冠麻鹭扮演人们关怀自然的桥梁,启动大家心中的小自然,袁孝维更进一步指出:「台湾黑熊和穿山甲如果消失了,对我会有什麽影响?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从来没见过黑熊和穿山甲。不过,你能在城市角落亲眼目睹黑冠麻鹭,知道牠扮演的生态角色,进而产生爱护与保育台湾野生动物的意识。」

 

黑冠麻鹭故事馆
https://www.facebook.com/mnh.ntu/
 

黑冠麻鹭回报系统
https://mnhreport.herokuapp.com/
 

黑冠麻鹭小档案

黑冠麻鹭站立时大约40至50公分高,属於中型鸟类。成鸟全身褐色,头上有蓝黑色的冠羽,因而得 「黑冠」之名;亚成鸟偏灰褐色且身上、头上均有白斑。分布於台湾低海拔山区至山麓一带,近期在各地近郊和都会公园、校园内族群数量逐渐扩张中,主要食物是蚯蚓、蛙类、蜥蜴等其他小型动物。


文/陈宛妤 图/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野生动物研究室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