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日星铸字行:不舍旧时代的文化采风(台北画刊108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6-11

5685

电脑普及的当下,已经很难想像以往没有电脑打字的时代。

▲胡川安
生活中的历史学家,喜欢从细节中理解时代、从生活中观察历史。目前为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gushi.tw)网站主编,着有《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食光记忆:12则乡愁的滋味》等书。

记忆中,小学就读国父纪念馆旁的光复国小,看到学校办公室有一台像棋盘式的字盘,上面充满着一个个铅字,打字员奋力地寻找每个字,以使手写的字能够转化成一个个工整的印刷字体。

技术性的东西很容易被淘汰,当更加快速、更为便捷的工具问世,旧的技术很容易为人所忘记,电脑排版取代铅字印刷也是如此。

然而,台北市太原路的巷子中,还有一家尚未被时代洪流所淹没的铸字行,保留早期的铅字活版印刷。後火车站的太原路,仍保有早期台北街头的感觉。小巷不起眼的楼房中,走进去成排的柜子装满密密麻麻的铅字。其中有超过12万个汉字,还有英文字体与常用符号。

▲日星铸字行拥有目前台北市最齐全的活铅字,也是硕果仅存的汉字文化宝藏。

在电脑文书处理的时代,过去的技术并不容易继续为人们采用。活版印刷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铅字上墨後转印於纸上,和印章的原理相同。每本书中的每一页由铅字组合之後印刷,印完後拆解,重新熔铸,可以重复使用於另一本书上。

《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泥活字印刷,说明活字印刷与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铸字行的原理基本上与毕昇所发明的相同,只是采用的是铅活字。铸字先以300度和360度的高温将铅融化成铅液,再覆盖铜模,接着快速冷却成银白的铅字。铅字放在成排的架上,师傅必须按照书稿从成千上万的字当中挑出所需的字,速度和精确性是工作必备的要求。

汉字的基本元素为笔画,虽然每个字都方方正正不尽相同,但其中的组成元素并不多,变化有限,遵照一定的规律。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教授以「模件」的角度加以观察,抓住了中华文化中模件化和大规模生产的特性。
 
雷德侯教授所谓的「模件」,即是一个一个标准化的零件,零件每个都相同,但组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变化。「永」字的一点、一横、一竖、一竖钩和四种不同的斜向笔画就像是标准化的零件。透过一个个零件构成无穷变化,乃是隐藏在汉字背後的文化讯息。

汉字文化的精髓在台北,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後所保留的汉字残缺不全。隔海的日本一千多年来由於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於「汉字」文化相当尊重,甚至成立了汉字博物馆,也有各式各样的检定和活动传承「汉字」。

台北的汉字文化除了书法艺术外,铸字行所传承的文化也很重要。以往台北的铸字行主要在万华和後火车站,大型的铸字厂还有上百名员工。随着电脑发展出文书处理的系统,造成铸字行大量倒闭。

2001年,台湾最大的中南铸字行关门,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日星铸字行还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对於旧时代的不舍和文字的眷恋与爱惜。现在的铸字行虽然所扮演的角色不若以往,却呈现了台北独特的文化风采。

▲这些斑驳的印刷品,见证了时代的递移。

文・图/胡川安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