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构筑属於我们的台北艺术与认同 2019台北艺术节(台北画刊108年7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7-11

2783

当「台北」成为一个概念、一个经验的代名词,它概括的是东区的栉比鳞次、中正与大同区的人文荟萃,还是西区的传统草根?当「台北」与「艺术」同时映入眼帘,又会让你产生什麽样的想像?今年台北艺术节翻转过往「艺术在台北」的模式,带着民众以台北为起点,重新创造「属於台北的艺术」。在艺术之下,看见我们自身、甚至是他者投影在群体中的样貌,进而重新认识「我」与「我们」间的相互定位。

作品与观众更靠近
从去年的「ASSEMBLY为了__在一起」,到今年的「I (do not) Belong To You 我们(没)有认同」,表面上像是从群体聚焦到个人认同,其实是将重点摆在各种关系的互动,而其中的个人又是如何认知与经历。从「我们为了什麽在一起?」到「我们如何在一起?」藉由一场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演出,激荡出观众对於认同的多样反思。

今年活动将「共享艺术」作为策画要点,由台湾与印尼合作的《舞趴!舞趴!舞趴!─行为指南》率先打头阵,邀请民众在信义区的户外一同舞动,创造出只属於你我当下的城市风景。还有今年重新以典藏计画推出的《岛屿酒吧(台北版)——地瓜情味了》,由台湾与泰国两位艺术家和在台北的外籍人士与观众进行互动、对话,将身分、文化、国族、历史融进酒吧的迷醉氛围中,在这里每个人既是观众,也是表演者,各自带着故事前来,共同书写一篇未知的都市传说。

除了让观众进到作品中,今年的作品打破了「作者」与「作品」间理所当然的直接连结。如舞蹈作品《非跳不可》,导演杰宏.贝尔(Jérôme Bel)以「跳舞的不是舞者,而是观者的思想」为中心发想,选用20位素人与80年代後的热门金曲,模糊身体、大众文化与艺术间的边界。此次更将舞谱完全交由台湾团队制作,使作品的样貌离作者更遥远,或者说更接近作品本身。

作者与观众一齐反身共想  
不可不提的还有特别计画「共想吧(THINK BAR)」,如果说「观众参与」是此次的策展重点之一,那麽「共想吧」就是一个反过来让作者与观众一同理解作品的操作。透过一系列的展览、工作坊和艺术家对谈,今年台北艺术节将目光对准「创作者的观点与实践」,分享艺术家素材蒐集、创作构思以及灵光乍现的时刻,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作品背後的意涵,也让创作者与公众能多管道地进行对话。

这个夏天,台北将化身成一个巨大的舞台,就等我们走进剧场,让艺术在身上发生。
 
▲舞作《非跳不可》由台湾团队制作,将作者的影响弱化,回归舞蹈与观众传递的「思想」本身。(摄影/Mussacchio Laniello)
 
时间|8/3(六)~ 9/8(日)
地点|详细演出地点请查询台北艺术节网站
票价|部分节目为售票演出
电话|02-2599-7973
台北艺术节|https://www.artsfestival.taipei/index.aspx


文-朱婉慈
图-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摄影-Mussacchio Laniello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