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走入视觉和听觉的合奏联觉—「有序音乐」配乐制作人(台北画刊108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11-11

2934

无声的影像,可能无法带给观者深刻的感受。以惊悚片为例,若将鬼魂出现的桥段抽掉音效与配乐,画面上忽远忽近的鬼魂霎时变得有点「俏皮」。但当声音加诸其上,那份在戏院里经历的恐惧,彷佛附着在观者身上,随时可以透过脑海中回荡不止的声响,全然被召唤回来。

「对吧,平常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可能根本没察觉到配乐的重要性。」创办有序音乐的配乐制作人杨易修笑着说,「但没有音乐,这部片很可能就不是这部片了。所以『为影像服务』就是配乐师最重要的职责。」

拥有丰富影像配乐与作曲、编曲经验的杨易修,介绍着工作台上的电脑、录音介面、耳机、喇叭与小型键盘。充满铅笔画记的五线谱散落一角,在在显示创作时的灵感迸发与收敛浓缩的过程。

配乐制作人杨易修的工作内容五花八门,资料蒐集、创作、录音等都是他的日常任务。
 
⏰平日07:00-12:00
📛醒脑、计画一天行程、找音乐参考
身为「晨型工作者」的杨易修,约莫上午7点时,就会以手机播放音乐把自己唤醒。「赖床的过程中最容易找到新的音乐、新的刺激。」在工作室简单用完早餐後,杨易修便会坐上工作台,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状态。

杨易修热衷於计画,这也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头。「工作的时间分配很重要,而计画也帮助我可以更为有效率地推进工作。」接着,他会打开工作用的档案库,整理音档时,也同步输出下午进录音室要用的小档给相关工作人员。

「我特别享受『找参考』的过程。」每一件案子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音乐特徵就不一样。「觉得自己比较像『半研究型』的创作者。『参考』除了带来灵感,也有助於掌握故事线背後蕴含的文化背景。」这跟杨易修自身的经历颇为相似。自小学习音乐,但直到大学毕业後才踏入科班。他认为,自己相对「松散」的经历更契合配乐工作时所需要具备的「广泛接触」特质。他非常享受从无垠的音乐资料中拣选出适合当下案子调性的类型选项。

「自己消化过资料後,与业主的沟通会更顺畅。」杨易修说道。沟通,是接案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同行间沟通不顺已是常有的事,更何况是音乐知识相对缺乏的业主。「那会是一段来回磨合与互相猜测的过程。参考资料是『转译』的绝佳素材,可以搭起增进彼此讨论效率的桥梁。」
 
杨易修的简配工作台。
 
⏰平日13:00-16:00
📛录音室录音
进录音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录音师协调接下来要使用的麦克风并「试音」,再预估录音的「音轨」数量。所谓「音轨」,指的是录音时通过录音源头记录下来的声音轨迹,一般来说,曲子越复杂、乐器种类越多,需要用到的音轨就越多。

接着,乐手们陆续抵达现场。「我会发谱给乐手们,再补充谱上没有写到的东西。」杨易修讲解着自己一贯的工作流程,「我习惯先录弦乐,结束後会『换场』,也就是录下一种乐器。」杨易修也补充,「置换音色」也是录音中很常见的一环。「上午交付给工作人员的小档中,会有模拟真实乐器的假音色。拿吉他为例,我们就会请真人吉他手来演奏,以取代音轨上的吉他音色。」

然而,并非所有的案子都会进录音室。「要看预算,能进录音室的都算有规模的案子。现在的配乐工作,很常一个人、一台电脑就能完成。」杨易修展示着录音软体上,密密麻麻堆叠的音轨,以及音色对应的「音色库」。「音色库很方便,只要选取想用的加进来,再赋予节奏,就成了一段音乐。」除了购买现有的音色库外,杨易修也会到处采集自己的音色。每当有机会出远门,他总会带着录音设备,录下当地的声音,回家後制作成独一无二的「声景」。

「声景」的型态较接近「有声日记」,杨易修本身也是一个喜欢「纸本纪录」的人。他随身携带的牛皮质感、A5大小的简约笔记本中,记满了「灵光乍现」的瞬间。「那是我最快乐的瞬间,把想法付诸纸上。」杨易修的双眼闪闪发亮,「开始後头一连串制作的辛苦过程前,这些新点子就像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很兴奋、很迷人。」就像大厨师的食谱秘笈,杨易修在上面堆叠感受、节奏与音色等食材,迫不及待要炒出一锅好菜。

录下的声音,转换到混音软体中就成了一条条的音轨(萤幕中的蓝色与紫色长条)。
 
⏰平日17:00-21:00
📛咖啡店「轻量的工作模式」、工作室待续的工作
结束录音後,杨易修会带着「灵光笔记本」流连於咖啡店,开启「轻量的工作模式」。首先他会先消化午後的录音过程,然後摊开笔记本,梳理下一支作品的细节。「可以想像成『事前准备』。先拟好各事项後,再回到工作室、上到工作台时,就可以很快进入技术的部分,无需做其他无谓的尝试。」杨易修有着在咖啡店绝不打开编曲软体的坚持。他认为,咖啡店是转换心情的所在,更是得以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时机。

杨易修不觉得现阶段的自己有所谓「代表作」。「只要每一次的案子都能感受到比上次好,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鼓舞。」他亦鼓励所有对配乐工作有所向往的人,从学会欣赏开始,因为每一次的聆听,都将化为下一回创作的养分。「记得永保求知慾。」在台北这座城市,好奇心将成为成就自己最好的向导。

杨易修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灵感。
 
姓名:杨易修
工作任务:将俯拾皆是的声音,转化为提升影像的厚度。
人格特质:对於音乐工作有极大的热忱,相当讲究效率以及明确的时间安排。
核心理念:流畅应对不同类型的配乐需求,将台湾特有的音乐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台湾音乐的丰富内涵。


文-翁于庭 
摄影-林冠良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