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家庭组成的多元样貌 收出养的育儿新选择(台北画刊111年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2-02-09

3276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法规制度的建立,现代家庭组成有双亲、单亲、继亲或同志等多元面貌,而收养与出养制度提供无法於原生家庭顺利成长的孩子另寻合适家庭的机会,也让有余力抚养小孩却无法或不想自己生育的家庭,有了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可能。

_MG_1267公私部门合力提供收出养服务
目前全台有多个经卫生福利部社会及家庭署许可的合法收出养机构,「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即是其一。儿福联盟北区社工处资深主任李芳玲表示,经多年统计,「经济能力不足」、「缺乏照顾支持体系」及「未婚或单亲」是出养孩子的前三大因素,儿福联盟一方面协助0 岁至7、8 岁学龄前儿童出养与媒合收养家庭,另一方面也提供专业谘询,让有意愿收养孩子的夫妻、伴侣或单身者,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做好成为收养家庭的准备。

而由台北市社会局於2012 年委托儿福联盟成立的「台北市儿童及少年收出养服务资源中心」,则是全台第一个提供收出养资源整合、收养人亲职准备教育等服务的平台。资源中心副主任杨雯伃指出,中心除了协助有需求的民众了解收出养管道与资源外,也提供如社工、司法人员等专业服务人员的在职训练课程,让这些有机会与收出养家庭接触的第一线实务人员,能於服务民众的同时落实中心收出养的概念。

DSC_4668DSC_1374儿福联盟与收养资源中心合办「收养月」活动,透过各种互动游戏、表演活动,让大人小孩了解收养的意涵。

陪伴出养孩童面对新生活
曾担任出养社工的杨雯伃认为,在协助出养家庭的过程中,「下决定」是最困难的环节。「社会大众对於出养还是有刻板印象,认为将小孩出养是不负责任的作法,这让许多原生家庭害怕面对做决定。」杨雯伃提及,多数出养人其实十分不舍孩子,几经犹豫下,很可能会错过孩子适合在学龄前被收养的时机。「出养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体认到自己确实无法照顾孩子,这是很难判断与决定的。」

除了陪伴出养人做出决定,杨雯伃在担任出养社工时,也花费相当多心力陪伴出养孩童。「即使我们事前已经反覆告诉孩子後续的出养是怎麽一回事,但面临要离开原生家庭、寄养家庭或是育幼院时,孩子还是会生气或伤心。」杨雯伃直言,出养社工得陪伴孩子度过这样的情绪起伏。过去,杨雯伃曾在进行出养後首次家访时,发现孩子远远看到她就大哭跑开,起先她担心孩子是无法适应新环境,经过後续几次拜访,才厘清这个孩子其实是喜欢收养家庭的,只是杨雯伃的出现,让孩子担心自己再次被送走,所以情绪才会如此激动。「所以我们要不断跟孩子沟通,帮助他从过去的家庭进入、适应新的环境,让他的成长能在下个家庭被延续。」

为孩子找寻合适的家
延续杨雯伃的分享,李芳玲提及,经历出养遭遇的孩子,常常会归咎於是自己做得不好,也对大人较不信任,所以孩子会用很多方式来测试收养者对他的爱。「儿福联盟会向收养家庭建立一个观念:『收养孩子不是要切断他与过去的连结,而是要连他的过去一起收养。』」因此,儿福联盟投入相当资源规画收养前的准备,像是透过说明会、收养会谈,让有意愿收养的朋友,了解该如何承接孩子的心理煎熬,或是该在何种时间点与状况下告知孩子身世等,这些都是在收养孩子前要做好的准备。

李芳玲接着指出,儿福联盟也会访视收养家庭与审查收养人资格。「例如有些家庭原本就存在夫妻沟通不顺或是婆媳问题等,随着收养孩子加入成为家中的一员,家庭的生活节奏跟着改变,原有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李芳玲无奈表示,也曾遇过收养家庭的状况是,夫妻双方只有单方想收养,另一方只是消极配合,双方在收养孩子後吵到要离婚,反悔着把孩子退回,导致孩子得再次面临被出养的状况。「常常有人质疑,有那麽多孩子在等待,为什麽儿福联盟还要花那麽多时间在事前上课与访谈上?这是因为我们希望避免有孩子反覆被出养的事件发生,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只要有爱就是一家人
杨雯伃表示,资源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尝试与不同单位沟通、合作,例如每年举办专业课程培训在社会局处及医院服务的社工师,让他们了解收出养制度的流程与服务,以便在实务工作时,能提供有需求的家庭合适的转介与协助。

另一方面,资源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已完整规画近亲与继亲的收养前准备课程,「早期收养亲友或是另一半前段婚姻的小孩,并不需要上课,但其实他们同样会面临孩子的适应问题,或是未来要告知身世的状况。」於是,资源中心积极与台北、士林地方法院沟通,让法院在审理近亲与继亲收养申请的过程中,也能转介个案至资源中心参与相关课程。

此外,自2011 年开始,儿福联盟也与资源中心合作推动每年11 月为「收养月」,去年更配合推出「成家心选择」的线上收养体验游戏,透过游戏所设定的各式情境,例如,想建立家庭但无法生育、想维持单身却想要有小孩,或是基於想帮助孩子、想要有人陪伴、有传宗接代压力等不同的养育後代动机,让民众透过游戏的情境模拟,体验在决定收养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状况。

李芳玲希望社会能更开放、尊重多元,如同收养月的口号「只要有爱,我们就是一家人」所传递的意涵,血缘不再是解释家庭的唯一说法,收出养也是成家的新选择。

Skype_Picture_2020_12_31T03_10_37_424Z透过完善的收出养机制,让血缘不再是唯一羁绊,只要有爱,就能是幸福的一家人。


文ー田育志
摄影ー黄政达
图ー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