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见证台湾西药商历史风华 台北太和堂药房(台北画刊107年5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5-28

1.1万


这张图最左方的灰色建物是近年来修复完成的「太和堂药房」(约今延平北路一段
149号),而最高耸的一栋则是早期大稻埕楼高四层、三开四柱的地标,也就是着名的「张东隆商行」(约今延平北路一段145 号),从许多日治时期的旧照和纪录影片来看,许多重要的迎神赛会都会经过这一带,然後再往北就是黑美人大酒家、亚细亚ホテル(日语ホテル,译为饭店),再走几步路到了义美食品的门市部,就是蒋渭水生前所开设的大安医院了。

 

大稻埕蛋黄区 俯拾皆是历史

其实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稻埕的重要地标建筑都已逐步恢复:今之大千百货旧址,日治时期曾是亚细亚ホテル,由彰化人陈天送向大稻埕的大地主洪九江承租,然後拆除改建为楼高三层、面宽五崁的气派饭店大楼;紧邻的黑美人酒家,1920年左右是一家当时很知名的宝香斋糕饼铺,辗转易手成为贩卖大宗民生用品的德记商店、销售舶来品的丽霞商行以及新银座百货服饰等店;二楼则为太平齿科医院,1930年代,改由杨承基租来开设「维特珈琲店」,虽然後来珈琲店难以为继,但却又衍生出附近波丽路餐厅、山水亭、天马茶房三家台湾早期「沙龙文化」的重要艺文空间,每一家都有其精彩的历史。
 

张东隆商行是由张东红四兄弟在1903年所组成,贩卖挥发石油、机械油、燃料、砂糖、麦粉和进口汽车,事业体颇为庞大。商行的建筑为该时代最巨大的量体之一,虽然年久失去风华,不过仍可推测出其当年的规模;换句话说,如前所述的建筑群区域,就是大稻埕的蛋黄区,繁荣盛景可以想像。
 

今之太和堂药房的外貌,则是战後初期的重建,其实最初的建筑始於1910年前,应属砖造二层楼结构,在太平洋战争末期,1944年日人於张东隆商行屋顶架设防空高射炮,太和堂的房子被拆除开辟防火巷,战後才在原地重建,由屋主李英聘请他所信任的师傅康赐主其事,但适值战後物资匮乏,前後工期历经数年。
台北画刊107年5月第604期—见证台湾西药商历史风华 台北太和堂药房
▲太和堂药房现由净斯茶书院经营。(摄影/鱼夫)

 

外观简朴洗石 内部别有洞天

战後的重建采洗石仿石的工法,仅在二、三间出现西洋勳章雕饰加以点缀,正面部署12扇窗分两间店面,总体造型极为简朴,而屋内则颇费思量,采两崁两进,店面之後两间不分彼此,统合为一户;前进地板以人工洗石铺陈,架有西洋柱式;在两进之间设计一口美丽的天井,天井下地砖有别出心裁的铺面,联络楼层间的梯座下有一池假山水,乃择珊瑚礁石砌成,据说是屋主李英夫妇养兰、喂鱼,还挂有鸟笼,让鸟鸣声在天井间回响,编织悠扬的韵律。
 

太和堂药房的主人李英是日治时期着名的「药种商」,就是进口药材、药品的药商,不过日治时期「药种商」并不被视为医药部门,算是经济单位,且日人对於汉医取「废医存药」政策。因此像李英这种最早接触西药与器材的药商,即循总督府所推动的西医主流发展,当时医学校毕业生即可开业,可经由教授推介,先向太和堂取得开业所需设备药品等,又因为医学生遍布各地,所以太和堂便自然而然「顶港有名声,下港有出名」了!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