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造访溪流 看见城市水脉历史(台北画刊108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6-11

5595

说起天母,脑中总是浮现它优雅、乾净的街道,两侧种满绿树的斜坡路,街边还有充满异国风味的小店。这样美丽的天母其实是在1980年後才逐渐成形。这里虽属台北较晚开发的地区,却因磺溪的流贯,让天母的水道早在日本时代,便扮演着大台北供水的重要角色。

磺溪,源自於大屯山系,长长的溪流几乎贯穿整个天母,流经北投後汇入外双溪,最後流入基隆河,和其他溪流汇集一起,曾是灌溉关渡平原的重要水道。现在磺溪的中下游河段经过加高加固的防范工程,亦设置无障碍走道,平稳舒适。每到傍晚,溪边便会有人来此运动,或是带着阿公阿嬷出来散步。

为了更认识磺溪,我们跟着关注天母当地环境议题,倡议保育自然资源的「草山生态文史联盟」一同探索天母的水文。理事长文海珍和其他妈妈们,带领我们搭着公车来到磺溪的中段,「这里是整条磺溪中,最接近原始状态,也是磺溪最美的地方。」

▲文海珍致力於推动天母的环境保育,曾於2018年获得台湾环境保护终身成就奖。

家就住在磺溪旁的聚元妈妈说,「河中间以前有很多大石头,我们可以在中间跳着跑来跑去,但是现在都被清掉了。」虽然河川环境已不复以往,但至今仍有蝙蝠、燕子在此栖息,只要看着燕子飞高飞低,就能藉此判断气压、知晓明日的天气状况。这里也是磺溪最宽广的部分,於上游的溪水流至此处时发挥喘息的功能,减少因下雨使河川湍急而造成灾难的机率。

▲看见後方的瀑布了吗?磺溪保有一处如此原始和自然的角落,等你来发现。

传承文史的溪边散步
沿着磺溪继续往上走,来到了另一条日本时期开辟的运水路:天母水管路。这条全长约20公里的水道系统,是台北第二套完善的饮用水源工程,至今已有87年历史。当时为了将阳明山的涌泉引导至天母、士林一带,而铺设了水管,并沿途设置便道,这条大水管至今仍不断地为天母居民提供水源,而一旁为了埋设水管而修筑的便道,则成了人们走访的亲山步道。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里的历史,2009年草山生态文史联盟推动「天母水道系统」为台北市古蹟,成为了台北第一个系统性活古蹟。

▲磺溪的上游依然保有部分原始样貌。

为了将这些水资源的历史传承到下一代,草山生态文史联盟也积极地向天母地区的国中小学推动水资源教育,并在每年3月22日世界水资源日举办天母水道祭活动。当天除了开放平时不能进入,俗称「第三水源」的净水厂供人参观外,兰雅国中「绿色行动社」与天母国中「水道少年社」的学生也会定点导览,让参与活动的人,尤其是孩子们能亲自感受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
 
▲都市和磺溪,两种风貌相映成趣。

自然交织的美好午後
造访当天,正好是下午时刻,阳光从树林的空隙间照射下来,光影洒在地上看起来像极了点点繁星。走进石阶的水管路上,便能看见这历史悠久的黑色水道,淙淙水流与虫鸣鸟叫,让人忘了自己置身台北都市丛林。走到後段,文海珍提醒,「食物不要拿在手上唷,小心顽皮的猕猴会跑出来抢。」一旁登山的民众听见,也跟我们分享自己曾在这里遇见猴子的趣事,也许是宽广的自然环境,使我们更能敞开心房与人交谈,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又更近了。

▲水管路步行来回大约两小时,是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热门步道之一。

从和文海珍的对话里,我们更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文明从河川开始,动植物也总是依水而生,只是在便利的城市中生活久了,时常忘记身边的自然资源从何而来。如同水管路的纪念碑写着「饮水思源」,提醒来访的人们走入古道,了解、珍惜并传承这份资源。希望未曾注意到这些藏身在周遭的河川的民众,发现这些生活的美好。假日不妨来天母走走,感受一下这与溪流共生的美丽风景。

▲大水管将山上的涌泉带到天母,而一旁的步道,则将民众带往郊山。
 
磺溪
磺溪因上游有硫磺而得名。发源於阳明山竹子湖,上游又称阳明溪,向南流至顶北投後才称作磺溪。流经天母、士林一带,直到建德桥与双溪会合汇入基隆河。中下游虽已开发为河滨公园,但有些地方仍保有自然原始样貌。
 
草山水道系统/天母水管路
草山水道系统兴建於1928年3月,1932年3月完工启用,全长约20公里。而水管路步道则是从华冈(文化大学)至天母(中山北路七段232巷),总长为2.6公里,以石阶为主。

文/吴亭谚
摄影/KRIS KANG
延伸阅读

水的形状 探访河川的故事
阅读河川 发掘台北水城故事
漫游水岸 找寻人与水的关系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