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5月第580期—親子參與 溫柔但強大推進的運動 還我特色公園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5-19

3473

IMG_5917.jpg
▲溜滑梯是許多人不可取代的童年回憶。(陳正國攝)

去年(2015)暑假,台北市公園處突然將大安森林公園、青年公園,以及許多社區鄰里公園的磨石子溜滑梯陸續拆除,統一換上塑膠製遊具,不僅公園遊具變單調,也抹殺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登網一呼,馬上引起社群意識高漲,3,000個「拒絕塑膠遊具」連署和2,000個「特公盟」臉書專頁粉絲,自動自發地開始守護台灣各地被莫名拆除的遊具,希望在保留孩子喜愛的遊具同時,更針對北市各處公園修繕新建等專案,參與公園處與專家學者、廠商和檢驗機關等的多方會議。

特公盟的行動
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家安全標準,特公盟核心人物媽媽們如林亞玫及梁瀚云,號召關心此議題的社團成員共學,自掏腰包請專家來上課;她們認為公部門除了缺乏美學,態度上更是便宜行事,可以做到80分的設計,卻以60分交差了事。例如去年拆除、今年4月8日重新開放的大安森林公園恐龍滑梯,只是換湯不換藥,低矮窄短、平台擁擠,無法滿足較大孩子的需求。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特色公園的重要性,這半年她們蒐羅到台灣公園兒童遊戲場各類問題,並蒐集到丹麥設計師量身打造的遊戲場以及法國鄰里公園各具特色的遊具,做為他國借鏡,然後鉅細靡遺地解釋給新任處長黃立遠與在場幾乎全是工程專業背景的公部門成員理解。對兩方來說,這種形式的公民參與,是難得的初體驗,也是困難的夥伴關係(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進展。
 
同時,這個公民自發團體中,具公關背景負責發新聞稿的雅琳、撰寫兒童身心發展需求投書的淑蓉、翻譯國外遊戲場相關文章的巧君及宜暉等人,和本身即是景觀設計背景的馨儀、用新聞背景經營粉絲頁的佳琪等媽媽、找機會就介紹兒童遊戲權和參與權投書媒體的玉華、深夜熱血討論固定班底汝璧和珦如等媽媽,她們白天醒來繼續帶孩子跑公園,也帶著孩子開會或拜託親人照顧孩子,讓她們能專心跟公部門商議,試圖讓長期習於傳統公部門執行業務的每一顆腦袋,都感受到這群親子公民所展現的推進力。

2-1.jpg
▲去年10月在市府前召開的記者會,特公盟的媽媽們也帶著她們徹夜討論的開會重點來到現場。(圖/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提供,陳昆龍攝)
 
故事還沒結束
未來,還有碧湖、榮星、中研、福志等公園更新、大安森林公園的恐龍磨石滑梯的檢討、青年公園太空堡壘滑梯的修繕、居民參與鄰里公園設計工作坊、前往各類團體宣講理念,甚至將來串聯其他團體(例如身障團體)體檢和遊具妥善分離的公園空間規劃、共融式遊具和共融式公園遊戲場、兼具設計主題和創意美學的兒童遊戲場等,將會是一場又一場以親子為主體的公民參與目標。
 
當台北市到處充斥著販售同樣商品的夜市,甚至連公園都長得一樣,喊出台北設計之都,將只能成為笑料,這種環境如何能培養出有美學內涵及創意的下一代?透過這群媽媽們的柔性運動,相信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公民參與的內涵,它不需要大小聲,只需要靜靜的討論,因為沒有一方是惡人,只是立場、位置不同,思考自然不同。


VB5A9278.jpg
林邦文
醒吾科技大學副教授。從事社會運動與教育工作,一直是志趣所在。目前擔任台灣全民參與協會副理事長,以及FM93.1台北廣播電台《公民總主筆》每週三主持人,邀請全體公民從公民參與議題,激發多元思考觀點。


文/林邦文
攝影/陳正國、陳昆龍
圖/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提供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