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5月第580期—預防勝於救災 防「液」大作戰啟動!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5-18

3777

「我家是綠色,你家是什麼顏色?」、「我家是紅色,該怎麼辦?」
 
「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今年3月中旬上線後,民眾一窩蜂擁入查詢,其實早在今年以前,知道何謂「土壤液化」的人並不多,但就在2月的美濃地震之後,人人開始聞「液」色變。
 
事實上,土壤液化並不可怕,但一般社會大眾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難免造成社會群體性的恐慌。簡單來說,土壤液化的發生要符合三個條件:(一)疏鬆的砂質土壤;(二)高地下水位;(三)一定強度的地震,導致砂質土壤與水之間的力平衡作用改變,因而失去原本的支撐力,造成地表噴砂、地層下陷、建築物傾斜或沉陷、地下管線破裂、上浮等災害。土壤液化較常出現的地區,包括河川沖積平原、砂質海岸、海邊及港灣周邊,以及抽砂回填的新生地。
 
但應該進一步了解的是,即使位於砂質土壤且高地下水位的區域,在地震時也未必會產生土壤液化,而最確切的方式,是進行地質實地調查,來研判地震時發生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好消息是,各級政府已開始陸續著手進行全面性的調查,希望藉此讓民眾對於居住環境的安全能有更正確的認識,更能讓地方政府透過完整的改善計畫,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
 
 
簡單認識土壤的液化過程

1.jpg
穩定的砂質土壤層與地下水層
 

2.jpg
震動後砂質土壤層出現孔隙,水壓力增加

3.jpg 
砂石下沉,地下水上浮導致土壤液化,進而失去承載力
 

文/杜韻如
圖/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